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……近年来,我县从健全组织责任网、风险管控网、抢险救援网、灾后恢复网、运行保障网等多方面入手,不断压实责任链条、筑牢安全底线、提升处置能力,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。
抢险救援 保障先行
储备专业应急救援物资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一环。
在高亭镇应急物资储备库,柴油发电机、应急照明灯、防汛沙袋、折叠床、毛巾被、救生衣、救生圈等16类救灾应急物资,按功能、大小、包装等分门别类,堆放整齐、标识清楚,库房整洁、通道畅通。
“这个储备库已设立3年多。”高亭镇综合安全管理中心副主任齐挺告诉皇冠体育在线,储备库严格贯彻“安全第一、常备不懈、讲究实效、定额储备”的原则,配备有专人管理,确保应急、防汛防台、自然灾害等发生时,能及时供给。另外,汛期来临之前,镇里将组织人员再次排摸镇域内各隐患点,整改问题点位,确保边坡、水库等地不带病进入汛期。
近年来,我县持续加快推动应急救灾资源储备,不断完善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。截至目前,全县共储备麻袋编织袋14万只、沙子800吨、抽水泵280台、发电机135台,挖掘机、推土机等大型设备52辆。
居安思危 常抓不懈
相对于“防”和“救”,“减”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。
面对汛期与疫情双重“考验”,我县加强对每一类风险灾害的应急预案研磨和预演,并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,为抗险救灾提供支持和保障。
在高亭镇南浦村,一张防汛防台形势图张贴于村内主干道一侧。图上重点标注了山洪灾害易发区、地质灾害隐患点、水利工程等,并指出了人员转移路线、防汛物资仓库、避灾场所等防汛重点要素信息。“图上联系方式都有,更新也及时。我们老百姓一看就看懂了。”村民黄阿伯说。
压实责任链条、筑牢安全底线、提升处置能力、推动长效运行……据统计,我县已相继建成县、镇、社区(村)三级避灾安置场所37个,不断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,提升应急救援队伍救援技能和水平。
“目前,我们全县防汛防台应急队伍共38支,涉及人员983人, 87个村、社区均建立了不少于10人的防汛防台工作组。”县应急管理指挥中心主任张炳武介绍,全县各社区(村)87张形势图均已更新。
数字赋能 优化调度
应急有方,临“灾”不乱。
近年来,我县还通过新建成的县应急指挥中心,加密相关高清视频点位,整合汇聚防汛、公安、交通、农业农村等部门和社会资源视频点位8300路,保障总平台与其他平台之间数据安全互交,实现“基础信息不漏项、风险管控不滞后、问题隐患全掌控”。
“通过抓取各部门核心数据,加强全域水情、雨情、工情等实时监测和研判预警,实现视频图像共享并与上级平台无缝对接,提升监测、预警、可视化指挥调度能力。”张炳武表示,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构建中,我县还推行“一小区一策”“一道路一策”,找准受淹易涝原因、强化相关储备、做好预置预设、健全工作小组,破解城区小区、道路防汛防台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。
今后,我县将继续、持续抓好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各方面建设,补齐各项短板弱项,扎实推进人防、技防各方面工作,进一步筑牢基层防汛防台体系防线,并加强长效管理,用好各项成果,不断提高风险化解、防汛防台、减灾救灾能力。